1946年,朱德和夫人康克清特意致信罗炳辉:祝同志们永远健康!
假如罗炳辉没有因病离世,等到1955年授衔时,就算评不上元帅,至少也能当上大将!
1946年6月22日,陈毅带着沉重的心情,前往罗炳辉的妻子张明秀家中,向她致以慰问。
张明秀一见陈毅司令员到来,赶忙招呼他落座,亲手泡了杯热茶递过去,请他品鉴。随后,她也端起自己的茶杯,与陈毅司令员边喝边聊。
张明秀细心泡了一壶好茶递给陈毅,陈毅却觉得心里堵得慌。两人聊了好一阵子,陈毅终于忍不住说出了那个让人心碎的消息:罗炳辉已经去世了!
张明秀听完陈毅的话,整个人都懵了,仿佛头顶的天突然塌了下来。她手一松,茶杯“啪”地摔在地上,碎了一地。
张明秀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。
陈毅看着张明秀难过的样子,实在不忍心把罗炳辉去世的噩耗说出口。可是,这个事实终究是藏不住的。
张明秀万万没想到,丈夫罗炳辉会在这个时候离开她!他们才结婚12年,罗炳辉也不过49岁!
张明秀作为罗炳辉将军的第三位夫人,与丈夫感情深厚。可以说,正是她的出现,治愈了罗炳辉在感情生活中受到的创伤。
罗炳辉于1897年12月22日生于云南彝良的一个汉族贫困家庭。他幼年时就亲眼见到地主豪强欺压自己的父亲,内心充满了愤恨。
罗炳辉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了很长时间,但他并没有被压垮,反而变得更加坚强,性格也越发固执。
1908年,才11岁的罗炳辉就敢跟村里的恶霸讲理。结果惹恼了那些有钱有势的地主,他们开始想办法陷害罗炳辉一家。
年仅12岁的罗炳辉被人冤枉后,自己一个人跑到县城去讨说法。地主花钱打点关系,最后案子被判成双方都没错。虽然罗家没打赢这场官司,但这件事让罗炳辉名声大噪,乡亲们都知道了这个孩子不好欺负。
经过这件事,罗炳辉暗自下定决心要铲除那些欺压百姓的地主恶霸。
1910年,在父母的安排下,罗炳辉和李桂秀结了婚。这段婚姻中,他们虽然生了一个孩子,但两人之间并没有真正的感情。后来,罗炳辉听说恶霸谢介臣被军队收拾后不敢反抗,心里萌生了参军的想法。他徒步走了几百公里,来到昆明想当兵,但因为没有人脉,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愿望。
从那以后,罗炳辉再也没有露过面,这段婚姻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。
1915年,罗炳辉在昆明先后做过木工、厨师和马夫,后来他成功加入了唐继尧的军队,经过不懈奋斗,最终当上了唐继尧的副官。
1921年,唐继尧退出政坛后,罗炳辉作为他的心腹,陪同他一起去了香港。在那段时间里,有女性对罗炳辉表达了好感,但他并没有接受。对于这件事,罗炳辉后来在回忆中提到了。
一位师长的姨太太在香港和唐继尧同居,她对我很有好感,但我始终坚持不收她的钱财和礼物。她想让我陪她去上海生活,当时有参谋和副官也劝我,让我跟她搞好关系,主要是为了从她那儿弄到钱,他们也能分一杯羹。我拒绝了,他们就说我傻,说他们碰不到这种好事。
罗炳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对唐继尧感到失望,在多次请假未获批准的情况下,他留下一封信,悄悄离开了香港。
1922年,罗炳辉和几个伙伴一起出发,打算去广西桂林找孙中山。
路过贵阳时,同行的三人找了个老太太帮忙联系妓女玩乐,但罗炳辉没有参与。罗炳辉表示自己不愿意这么做。
老妇人把姑娘领了过来,这姑娘满脸通红,低着头不说话,坐也不是站也不是,哭得眼睛都肿了,一看就是被逼无奈。在老妇人的劝说下,她终于露出了笑容,讲起了自己的经历。当时一起的三个人都被她迷住了,想尽办法讨好她,可她对那三人很冷淡,偏偏愿意接近我。那三人见状就要走,说让我来照顾她。我不愿意,可这姑娘却死活不让我走。
他们走后,我和那位女士又聊了一两个小时。她想要拥抱亲吻我,我心里确实有些动摇,但我的良知提醒我不能这么做。相反,我应该帮她脱离困境,让她和丈夫团聚。于是,我给了她五十大洋,让她离开这里去找她的丈夫。和我一起的三个人都说我傻,但旅馆里的其他客人都称赞我是个正直有为的年轻人。
1927年3月,罗炳辉在南昌参加了一场追悼会,纪念被国民党杀害的赣州总工会领导人赞坚。
在追悼会现场,罗炳辉聆听了朱德的发言。朱德强调,工人、农民和士兵必须团结一致,才能推翻军阀和恶霸地主;只有革命取得胜利,人民才能获得工作、土地和温饱,中国才能迎来光明未来。这番话让罗炳辉内心深受触动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罗炳辉经常参加朱德的讲座,慢慢接受了共产党的理念。
那年春天,罗炳辉在赣州迎娶了杨厚珍。当时他是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九师的一名营长,而杨厚珍则是他的第二任妻子。
1929年7月,罗炳辉悄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。同年11月,他听从党的安排,在江西吉安发动了武装暴动,并当上了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的团长。
后来,杨厚珍也投身红军队伍,并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。
1934年10月,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。当时,罗炳辉担任第九军团军团长,随部队踏上了征程。然而,他的妻子杨厚珍因频繁参加战斗,未能与丈夫一起出发,两人始终未能团聚。
当时,陈赓每次遇到罗炳辉,都会主动向他敬礼。毛主席也多次夸奖罗炳辉:“为人正直,作战经验丰富,军事能力强,打仗很有一套!”周恩来更是称他为“人民的英雄”!
1935年10月,长征途中受伤被评为三级伤残的杨厚珍抵达陕北,被安排到红军荣誉军人伤残医院接受治疗和休养。在医院期间,杨厚珍尽管已有家室,却与医院指导员刘正明发展出感情,并因此怀孕。
当时,罗炳辉没有随大部队行动,而是继续留在红四方面军。直到1936年10月,他才终于抵达延安。当罗炳辉到达延安的时候,他的妻子杨厚珍已经怀孕多时,肚子明显隆起。
十二月,杨厚珍在医院生下孩子。罗炳辉得知此事后,火冒三丈,直接掏出手枪,准备去医院找杨厚珍讨个说法。
事情已经无法改变,再生气也没意义。经过周恩来和朱德等人的耐心开导,罗炳辉才慢慢想通,接受了这个结果。
1937年4月,毛主席亲自点头同意,罗炳辉和杨厚珍正式结束了婚姻关系。
那段日子,罗炳辉的心情格外沉重。目睹老战友陷入深深的痛苦,何长工也感到非常焦虑和不安。
那天,何长工见罗炳辉刚探望完朱德回来,便笑着提起:“不久前我去延安云岩镇的妇女学校视察,正好碰到了1连的指导员张明秀同志。”
罗炳辉正想开口,何长工已经抢先说道:"自从你和杨厚珍分开后,我就琢磨着要给你找个合适的对象。这次我特意去见了那位女指导员,她既聪明又能干,我就是为了这个才去的。"
年仅19岁的张明秀,毅然舍弃了舒适的生活,投身长征,成为了一名老红军。同年3月,她在陕北的王家桥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,并在云岩镇的妇女学校1连担任指导员一职。
与此同时,钟明彪也找到张明秀,向她讲述了罗炳辉的情况。没过多久,在何长工和钟明彪的牵线搭桥下,罗炳辉和张明秀彼此认识,并发展成了恋人关系。
1940年9月,在毛泽东主席的同意下,40岁的罗炳辉与张明秀正式结为夫妇。
在结婚仪式上,毛主席因公务繁忙无法亲自到场,便安排警卫员带去两碟花生和红枣,以此表达对他们新婚的美好祝愿。
那段日子,罗炳辉心里甜滋滋的。妻子张明秀总是把最香的饭菜端到他面前,而他也舍不得独享,总想着把最好的留给妻子。两人你谦我让,最后干脆一人分一半,谁也不吃亏。
毛主席听说罗炳辉和张明秀的事情后,笑着调侃说:"你们俩这模范夫妻,站一块儿倒是挺般配,正好比比谁更高!"
刚结婚没多久,罗炳辉就当上了八路军副参谋长,被派到武汉办事处负责统战工作。他妻子张明秀也一起去了武汉,在那儿担任长江局和湖北省委的秘密联络员。
1938年,罗炳辉担任皖南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,与陈毅司令员共同指挥作战。他结合多年游击战的心得,创造了一套独特的"梅花桩战术",以伏击和运动游击为核心,包含设伏、牵制、拦截、骚扰、围歼等多种战法,给日军造成了重创。
长期的战火岁月让罗炳辉的身体不堪重负,他因此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。
1945年8月,日本军队宣布投降之际,罗炳辉因血压过高陷入昏迷。他苏醒后,立即强烈表示要回到前线,参与接受日军投降的任务。
12月26日这天,经过陈毅多次耐心劝导,罗炳辉终于同意住进临沂城内一户农家休养,这里正是军部所在地。在休养期间,妻子张明秀对丈夫的照顾细致入微,十分周到。
1946年春天,内战正式打响。
罗炳辉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后,中央很快任命他担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和山东军区副司令员。为了履行职责,他果断放弃了前往苏联治疗的计划。
在得知毛泽东和朱德对他的关心后,罗炳辉内心充满感激,立刻提笔分别给两位领导人写了感谢信,并委托张云逸帮忙转交。
在八年的抗战岁月里,你为人民立下了无数功劳。我们时常挂念着前方的战事进展和你们的身体状况。自从云逸和黎玉两位同志到来后,我们更加了解了前方的战况和你们的工作情况,也更加坚定了对你们及山东苏北根据地稳固的信心。这是因为党政军民团结一致,拥有50万正规军和100万民兵,这样强大的民众力量,即便反动派有帝国主义的支持,你们也必定能取得胜利。我们祝愿你们成功。内战再起,全国人民都期待我们战胜反动派,我们更希望前线的同志们加倍努力。愿同志们永远健康!
1946年6月21日,罗炳辉因突发脑溢血去世,年仅49岁。正因如此,才有了6月22日陈毅去拜访张明秀这件事。
听到罗炳辉去世的消息,毛主席、朱德、周恩来等领导人都发来了慰问电报,对这位老战友的离世表达了深深的哀悼之情。
6月23日这天,罗炳辉将军在战友们庄重的目送下,永远安息在这片土地上。
罗炳辉的遗体入土那天,张明秀哭得撕心裂肺,现场的人看了都忍不住红了眼眶。
6月24日这天,陈毅想起曾经并肩作战的罗炳辉,心情格外沉重。他提笔写下了一首52行的五言诗《悼念罗炳辉将军》,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:
我痛惜你英年早逝,失去了这位多年的战友。我立下誓言绝不辜负你,誓要击退那些来犯的敌人。
- 上一篇:哪吒2延长上映至3月30日
- 下一篇:李胜素年轻情缘曝光事业与爱情的无奈抉择
